2022教育學考研輔導之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及其教育應用
2021-11-05 02:15:00
報考2022教育學考研的考生現階段需要掌握哪些復習知識點呢?海文考研小編為各位考生提供“2022教育學考研輔導之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及其教育應用”備考資料,希望可以給備戰教育學專業的考生提供幫助。
觀察學習是指人們通過觀察他人(榜樣)的行為及其結果學會某種復雜行為,又稱替代性、無嘗試學習。班杜拉認為,人的一切社會學習行為都是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, 通過對他人的示范行為及其結果的觀察學習而得以形成的。
(一)觀察學習的早期探索
班杜拉探討了個體、環境和行為的關系,認為行為和環境都是可以改變的,但誰也不是行為改變決定因素。并提出交互決定論。
班杜拉認為新的學習與習得行為的表現是可以區分開來的,人所知道的要比所表現出來的多,學習者是否把從觀察中習得的行為表現出來,依賴于許多因素,如動機、興趣、外在刺激、察覺到的需求、生理狀況,社會壓力以及社會競爭等。
班杜拉對學習進行了分類:參與性學習與替代性學習。參與性學習是通過實做并體驗行動后果而進行的學習,實際上就是做中學,那些能導致成功后果的行為被保留下來, 而那些導致失敗后果的行為則被舍棄;替代性學習是通過觀察別人而進行的學習,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沒有外顯的行為。
(二)班杜拉的經典實驗與發現
班杜拉首先讓兒童觀察成人榜樣對一個充氣娃娃一陣拳打腳踢,然后把兒童帶到一個放有充氣娃娃的實驗室,讓其自由活動,并觀察他們的行為表現。結果發現,兒童在實驗室里對充氣娃娃也會拳打腳踢。
班杜拉發現,成人榜樣對兒童行為有明顯的影響,兒童可以通過觀察成人榜樣的行為而習得新行為。這種行為不要求必須有強化,也不一定產生外顯行為。
(三)觀察學習的基本過程與條件
觀察學習就是通過觀察并模仿他人而進行的學習。班杜拉把觀察學習分為以下四個過程:注意過程、保持過程、動作再現過程、動機過程
1. 注意過程
班杜拉認為,注意過程決定著在大量的榜樣影響中選擇什么作為觀察的對象,并決定著從正在進行的榜樣活動中抽取那些信息。主要影響因素有:
(1) 觀察者比較容易觀察與自身相似或被認為優秀的榜樣;
(2) 有依賴性、自身概念水平低或焦慮的觀察者更容易產生模式行為;
(3) 強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響個體決定觀察誰的什么行為。
2. 保持過程
記住他們從榜樣情景了解的行為,所觀察的行為在記憶中以符號的形式表征。個體
使用兩種表征系統——語言和表象。個體儲存他們所看到的感覺表象,并且使用言語編碼記住這些信息。
3. 動作再現過程
復制從榜樣情景中所觀察的行為。班杜拉認為,個體對榜樣行為的再現過程可以劃分為:反應的認知組織,反應的發起和監控,以及在信息反饋基礎上的精煉。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復制過程的一個重要因素。
4. 動機過程:個體決定要不要表現習得行為
因表現所觀察到的行為而受到激勵,動機過程包括直接強化(外部強化)、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。
直接強化:即通過外界因素對學習者的行為直接進行干預。如果按照榜樣行為去行動會導致有價值的結果,而不會....
以上就是海文考研小編為大家整理的“2022教育學考研輔導之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及其教育應用”的相關信息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,預祝同學們都能順利的通過考試!更多教育學考研信息盡在海文考研!
內容來源于網絡,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,具體情況以學校官網為準,侵權必刪!